
发布时间:2024-02-09
促进发展篇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重点任务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其中“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是重点任务之一,包括引导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提供集成化专利转化运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参与服务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转化运用;加大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供给,鼓励开发好使管用的信息服务产品;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到2025年,高质量建设2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3年,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开展政策宣贯,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实际印发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聚焦全面创新需求,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构建服务新体系,优化高质量服务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等重点任务制定落实举措,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各地《意见》落实情况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年度考核。
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
2023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商务部联合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召开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与会代表就基地建设进展情况、经验成效和问题建议等进行了交流研讨,参观了南京市江宁区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走访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创新主体,了解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会同商务部加强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建立基地考核评估机制,为基地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将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成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成为树立品牌形象、发挥示范效益的窗口和标杆。
深入开展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 推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服务体系
202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指导和支持各地以“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知识产权服务赋能创新发展行动、知识产权服务助力产业链安全行动、知识产权服务促进转移转化行动和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品牌价值行动5项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期间,各地聚焦创新主体迫切需求,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加快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管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3.6万余次,惠及企业40万余家。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主场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在京举办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主场活动。活动聚焦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和政策支持,汇集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的科研骨干人员开展定向知识产权服务。活动注重突出有效互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设置了专利审查服务对接、产业创新主题对话、政策宣讲与案例分析、“面对面”服务等多个专题环节,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宣传政策、剖析案例、探讨热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功能作用。
遴选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优秀案例
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各地围绕“万里行”活动五大重点任务,积极提升活动效能,认真总结活动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形成案例,经地方申报推荐、第三方机构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综合评价案例的活动创新性、内容丰富度、资源匹配性、经济社会效益及示范推广意义,遴选出35个创新性强、示范性好、适合复制推广的优秀案例并公开发布,以进一步巩固“万里行”活动成果,为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和借鉴。
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建设优化升级工作启动
2023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建设优化升级工作的通知》,按照“依托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的建设思路和高质量服务集聚、高价值品牌引领、高效益贡献产出、高水平服务创新、高标准行业监管、高层次文化体验的建设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效应显著、对周边乃至全国范围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区、试验区,形成示范区、试验区相互衔接、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试验区确定
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试验区名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建设优化升级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地方申报推荐、第三方机构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遴选确定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10个区县(或产业园区)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大连高新区等15个区县(或产业园区)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对示范区、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会同有关地方指导各示范区、试验区落实建设方案任务举措,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全面创新的支持作用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2年)》发布
2023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制并发布《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2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以及2022年行业监管、大事记进行分析,旨在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专利代理规模持续壮大、商标代理秩序日趋规范、代理审批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发布
2023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支撑区域经济和创新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截至2022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96.9万人,同比增长4.4%,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约8.7万家,同比增长3.9%。2022年,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超过2700亿元,同比增长3.8%。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为61.9分,高于荣枯分水线数(50分)并较上年增加3.5分。
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围绕“能力培养机制”“提升执业水平”“建立能力评价标准”“搭建平台支撑”等重点任务,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行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创新机制,构建形成进阶式能力提升路线和培训体系。开设312门培训课程,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累计参加学员3.7万人。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从业人员能力评价。研究建立专利代理人才评价模型。全年向法院推荐4725名诉讼代理人,7名技术调查官助理。探索建立商标人才库,在北京、重庆组织开展商标代理能力测评。三是规范行风,提升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开展“行风建设年”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加紧制修订《专利代理执业道德与执业纪律》《专利代理惩戒规程》《专利代理服务指南》等行业规范文件。四是搭建平台,有效支撑能力建设工作。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商标)热点问题辩论赛。探索建立专利代理机构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文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