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5-13
上海知名餐饮品牌“蘭心”凭借经典本帮菜与创新理念,连续多年斩获米其林推荐、大众点评必吃榜等荣誉,成为海派美食文化标杆。随着品牌影响力扩大,商标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组织资深商标专家团队,协助其完善品牌保护体系,并从品牌保护的角度,总结出一套实用商标保护策略,为企业品牌运营提供借鉴。
四步走稳:商标注册的“通关密码”
商标是企业的“身份证”,更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产。为了确保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商标布局需围绕四个关键维度:
1.主体明确。确定商标归属权,避免权属纠纷。兰心餐饮所有商标均注册在总公司名下,授权子公司使用时应严格备案,确保合规。
2.标志独特。设计需兼具辨识度与行业特色。“蘭心”采用传统书法结合现代美学,强化品牌记忆,避免近似风险。
3.地域覆盖。国内注册外,提前布局潜在海外市场。兰心餐饮通过“逐国注册”在日本提交“蘭心”商标申请,防范抢注。
4.类别精准。餐饮企业可重点注册第43类(餐厅服务)、第35类(饭店商业管理)等核心类别。根据实际商业布局需要,可延伸至食品加工(第40类)、衍生商品(第29-33类),构建保护网。
未注册商标:省小钱,埋大雷
不少企业认为,商标使用多年就能形成自然保护,实际上未注册商标存在诸多隐患:
1.侵权危机。若他人抢先注册,原使用者或被追责;
2.品牌流失。子品牌若未及时注册,可能沦为公共符号;
3.维权困难。法律仅保护已注册商标的独占权,未注册品牌维权成本高、成功率低。
子品牌注册:小细节决定大成败
主品牌受重视,子品牌却常被忽视。若子品牌被他人抢注,企业可能被迫更名或支付高额授权费。例如,某奶茶品牌因未注册热门子品牌,遭抢注后损失千万市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企业的子品牌应与主品牌同步注册,尤其在市场推广前完成法律确权。
第35类、40类:保护边界如何划?
一些老牌餐饮企业常困惑:是否需要注册广告类(第35类)和食品加工类(第40类)商标?
第35类:若涉及特许经营或为他人提供餐饮商业管理服务,则必须注册。例如,兰心未来若开放品牌加盟,需通过第35类保护品牌在商业管理中的使用权;
第40类:连锁企业如果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生产特色食品或调料等,且同时为其它企业进行食品代加工的,则针对第40类有必要进行商标注册保护。
国际化布局:小成本撬动大市场
国际注册不仅能有效减少纠纷,还能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但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存在成本限制,建议“量力而行,重点突破”。
马德里体系注册:覆盖130余国,费用低、手续简,但需以国内注册为基础;
逐国注册:灵活性高,适合目标市场明确的企业。兰心餐饮利用日本本地资源,精准落地品牌,避免国际纠纷。
兰心餐饮的案例表明,商标不仅是法律武器,更是品牌资产的核心。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落地,企业品牌唯有早规划、早行动,方能让“金字招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