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上海3案例入选全国15个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工作)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07-27

喜 报

为总结推广政府部门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措施,近期,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出炉,从170余件案例中评选出政府部门工作类型典型案例15篇、协会工作类型典型案例7篇、服务机构及其他类型案例14篇。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引才育才创新做法》《上海市徐汇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上海市加强代理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良好发展》等3篇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工作)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引才育才创新做法

郭女士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知识产权工作10多年,已成为业内资深专利代理师。近年来她带领团队从事国际专利申请实务,中国企业专利国际布局策略、技术挖掘,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及风险管控等工作,属于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人才。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支持下,创新服务业人才引育做法,破解了如郭女士一般的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育难题。高素质人才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业引才等政策集聚上海,极大地激励了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专业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城市归属感,让这座城市逐渐成为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职业发展生涯中的筑梦之地、逐梦之城和圆梦之都。

推广意义

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建设,贴合地方实际,既发挥政府在人才建设方面的优势,又突出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针对行业人才堵点痛点,将难题转化为课题、难点转化为亮点、任务转化为项目,完善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引进路径、改进人才培育模式,探索出可行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引育新方法,为上海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支撑。

同时,地方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必须紧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总体目标、人才建设具体规划,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加强与人力资源、教育部门等单位的合作,才能跳出行业人才引育困境,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希望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引育系列创新做法,特别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列入地方人才重点支持范围这一全国首创举措,能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人才发展工作贡献可操作可复制的地方经验。

典型案例二:上海市徐汇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上海市徐汇区通过建立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融资、专利商标保险、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和证券化等服务。

金融平台由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承建,合计投入1950万元资金。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联合市金融服务联盟和区金融业相关组织,整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资源,以“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为基础,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开展金融服务相关数据系统建设,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

推广意义

徐汇区的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也为徐汇区探索出一条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径。加大同银行、保险公司、服务机构合作力度,深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创新力度,在“点”上精准对接重点企业,在“面”上举办供需对接,实现“点”和“面”结合,持续发力,才能在“知识产权+金融”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典型案例三:上海市加强代理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良好发展

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根据上级转办的案件线索,对麦浅知识产权代理(上海)有限公司及其代理的6个注册商标申请人囤积注册商标用于转让获利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全市首个打击商标囤积倒卖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对代理行业产生一定的震动和影响。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日常监管,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监管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坚持行政执法、行政指导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引导代理机构加强自律。

推广意义

随着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商标注册程序优化、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申请人获得商标注册更为便捷。与此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诸如本案当事人以转让注册商标牟利为目的,大量囤积注册商标的现象。这种行为占用并浪费了公共资源,导致一些真正需要使用商标的经营者需要支付高额转让费才能合法使用商标。本案是全市首个打击商标囤积倒卖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一是案情错综复杂,违法主体多,查办难度高,松江区局有效突破了该类案件“举证难、周期长”的局面,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快准狠的打击了违法行为,也为之后同类型案件查办提供了经验;二是本案同时对商标代理机构及商标申请人恶意代理及申请注册商标进行立案查处,并突破难点严格落实了“处罚到人”的“双罚制”,不仅对企业、个人恶意注册、囤积商标行为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更有利于进一步倡导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申请行为,维护良好的商标注册秩序,助力我国商标品牌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知识产权